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题跋缘何越来越少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萌萌 点击 :

本报记者许悦

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有位担任过大型展览评委的画家跟记者聊起,近些年展览层出不穷,投稿量骤增,在展出作品的初评中,评委们常常只是看看题跋和印章便能够筛选掉许多投稿。记者问其缘由,画家答道:“因为一看题款和印章就知道该作者的水平了。”

在当代中国画中,题跋好的作品犹如凤毛麟角,书法不佳、烂题乱题的不在少数,只落穷款、了无余味的更是比比皆是。然而,近些年,中国画的“大师”“名家”辈出,“创新”之作叠出,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题跋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寡淡无味。当代画家为什么怯于题跋?题跋在中国画中究竟还占有多大分量?题跋越来越少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中国画历史上,最早的画没有题跋,北宋画家范宽的画就连名字也不写,后人是从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定为他的作品。”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微博]忠说。

考察中国美术史,北宋以前的作品多是穷款,名字藏于树石不易看到之处,完整的题跋始于北宋的文人画家,如苏轼、文同、米芾。此后,画家在作品上不仅题款,且加诗跋,“题”在前,“跋”在后。而当时皇家画院中御用画家的作品多是穷款。古代画家把诗文题在画面上,使诗、书、画三者之美巧妙结合,相互生发,画面更富形式美感,逐渐形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

“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强调题跋不仅可以补充画面的构图布局,写出画家的画外之意。题跋与绘画内容要相互补足、相得益彰才算完美。

中国画的题跋按字数长短,大致可分为三类:长款、穷款和藏款。历代在画面上落长款的名家中不乏高手,他们不仅文采惊人,其书法更是了得。如明代徐渭画了一幅写意水墨葡萄图,画中题诗宣泄悲愤之情:“半生落魄已成翁,独坐闲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置野藤中。”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也都善于撰题长款。

画家贺伟国说:“精彩的题诗肯定为画面增色不少,如果画家题的是穷款,或是题跋过于直白,那就乏味了。题跋已成为一幅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常是表达作品的创作动机、意趣、环境等等,抒发作者情感,阐述或发挥画意。”

过去的穷款和藏款常常是画家有意为之,对于一些作品而言,由于画面构图、章法布局已很完美,画家不容多写而删繁就简题写了穷款。另有一些画家,由于书法功底浅薄,就直接题了穷款或藏款。这种做法也称藏拙,说明画家有自知之明,一“穷”一“藏”之间,尚存君子之风。不同过去,当代有的画家书法很差而不自知,连打油诗也写不好却敢于题写长款;有的画家自称为“文人画家”,自己却腹笥空空,乱题一气,不知所云,显得不伦不类。

“文人画家的题跋好,并不代表他画得同样好。”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国画系教授毕建勋对于中国画题跋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元代以后,中国画衍生出一种综合性绘画,它是由诗、书、画、印四种形态综合而成的。而最早的“中国画”慢慢被边缘化,甚至是被遮蔽了。但这并不等于文人画就是正宗的中国画。在文人画中,与其造型能力相比,文人的诗歌、书法造诣普遍更高,题跋和印章也就成了他们显示自身修养的方式。

有无题跋因画而异

赵力忠把中国画的传统分为文人画和画家画,“文人画,顾名思义就是文人画的画,题跋较为丰富。画画者首先是一个文人,在为官为文之余画几笔,如董其昌。画家画是以画画为生的人画的,它可能吸收了文人画的笔墨、表现手法或者意趣,但比不了文人画的题跋。画家画与文人画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他认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国人继承的传统不是文人画,而是画家画。比如,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画上就只有作者名和作品名。

苏州画家刘振夏以擅长写意水墨人物画而闻名,在他的作品中,有的是长款,有的是穷款,有的则连署名也没有。“以前的文人画上几乎都有诗词、书法和印章,作者具有多方面的修养,这样做习以为常,以至于现在人们认为没有这几样东西就不是中国画了。”刘振夏认同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但他强调绘画应该是画面的主体,而不是题跋。“绘画不应该是文学的附庸品。现在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绘画到底为何物,以及它和文学的不同之处。”

刘振夏曾在一幅自画像上题诗:“两鬓沧桑耳半聋,昏花老眼背如弓;分明写影无春色,对镜犹唱《满江红》。”他坦承诗不是自己的长处,只有当题跋与画面相得益彰的时候,他才会考虑题写的内容。他说:“画面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严肃的作品,题跋、印章弄不好就会破坏画面的效果。你不能随意地加减,破坏整体的意境。我是从画面整体来考虑的,有的画,题款、印章都有;有的画,只有印章,连签名都没有。当代的画家可以扬长避短,既然在旧学上远逊前辈,就不应胡诌乱题糊弄人。”

毕建勋也认为,当今中国画的穷款现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作品来说,如果它不属于文人画一类的作品,比如写实类、纯创作类的作品,若在画面上题诗跋文,反而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有些作品,画面本身就很完整,题不题均可;如果画家本不擅长诗作,就更不必在作品上勉强题诗了。“当前诗歌界作古体诗的人较少,作得好的人更是少,现代人的古体诗与古人的作品无法比肩。画面上的题诗,题的是人生境界,画家得有古诗修养和人文内涵。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境界,每天只是坐在电脑前浏览新闻,缺乏生活的阅历和感悟,想要写出可诵可读的题诗是不可能的。”毕建勋分析说。

赵力忠分析目前中国画穷款多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很多画家肚子里墨水少,写不出诗词来,或者书法水平不行,有的甚至照抄唐诗宋词都出错,那还不如没有题款。二是当前有一种比较时髦的画法,就是画得满、画得黑,再题款就喘不过气来了。有些人强题,是对画面的一种破坏,还不如不题。三是新水墨,难用传统的要求来衡量它,因为它的画法、构图吸收了外来的东西,与我国传统的题款格格不入,反而不可题款。”

应从古文、诗词、书法入手补课

中国画家题跋能力和水平越来越弱,是从何时出现端倪的呢?大约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古体诗衰微,白话文流行,鲁迅曾讲过诸如“米芾山水画毫无用处”的话,画家们从那时起已经出现不注重诗词能力的倾向。画家梅墨生认为,新兴的中国画在继承古代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之余,西方绘画对于新兴中国画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这种变化将古今与中西合而为一,让中国画在现代重新再生、转型、焕发,形成一个新的、非常复杂的绘画类型——新文人画。然而,由于很多画家的目光短浅、修养浅薄,有的虽然技法炉火纯青,却达不到文人画直抒胸臆的境界,东拼西凑的题跋更让作品多了俗气。

美术评论家谢春彦说:“‘文人’是一个很长的、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的概念。但在这个急于求成、急于求名利的浮躁时代,更多的人是在利用‘文人画’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或是某种绘画技术,‘文人画’成为一个流于表面的形式。

30年前,当年的一帮年轻人提出了‘新文人画’的说法,并主张传统文人画必须创新。而现在,有些人却是照猫画虎,老师怎么画他就怎么画,这里搬几块石头,那里点几朵菊花,然后再从书中找几首唐诗抄上去,陈陈相因,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教人为画配诗的工具书。一些没有文化的人通过‘文人画’的炒作,一个个都成了‘大师’,还把作品卖出很高的价格。”

“除了画家的修养问题,可能是时代不同了,才导致题跋质量参差不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说,“现在是一个看图的时代,不是诗的时代、书法的时代。整个社会没有欣赏诗词的气氛,我们的美术学院国画系也不同于古代画学,并不教授古典文学与诗词。”

记者了解到,现在美术学院的国画教学中,老师将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掌握技法、关注现实上,他们的作品注重心灵的感受、境界的表达、形象的塑造。对于这类作品而言,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题跋并不重要。

这种流行的观点虽不无道理,但是中国画毕竟不同于西画,它是一种综合的、丰富的、注重表意的艺术,有无题跋或题跋书法的好坏,往往反映着画家的文化素养。贺伟国举例说:“齐白石在一幅两只小鸡争夺一条蚯蚓的画中曾题‘他日相呼’,意思是过去没有蚯蚓时亲如兄弟,互相招呼,今日两只小鸡为这蚯蚓而争夺。这显然不是简单表现小鸡的内容,而是超以象外地反映社会人情。抗日战争期间,齐白石在以螃蟹为题材的作品中曾题‘看汝横行到几时’,通过画与诗的结合宣泄心中愤怒之情。试想光画几只螃蟹,而没有这样的题跋,怎么能表达出如此看法呢?”

采访中多位学者表示,当代画家普遍缺乏古典文化的修养,这是当下题跋少、烂的主要原因。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国粹少有继承,进入新时期,许多年轻人熟练掌握外语,却不认识繁体字,读不了古文,对于中国画的内在精神,对于文人画独特的发展脉络没有清晰的认识。贺伟国建议,想要画好中国画的年轻画家,应该自觉从古文、诗词、书法入手开始补课,加强文化修养,在题跋上也要下功夫。

相关文章

  • 水墨淡淡  诗意浓浓——甲竹桃水墨作品解读[图文]
    水墨淡淡 诗意浓浓——甲竹桃水墨作品解读[图文]

    暗香甲竹桃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但他又只存在于他水墨画中。这个人给我带来了迷惑、新奇,甚至是一种悬念,我有时禁不住猜测,他是否只是一个传说,就像他画中的水墨意象——幽远、淡然!然而,甲竹桃是真实的,因为的画传递出了他的语言和心跳!从感观上来说,甲竹桃的内心是富有的,他的精神家园十分丰饶。但他呈现给我们的水墨意象,往往又抽去了凸显的轮廓、抽去了砖石瓦砾堆砌的空间、抽去了我们...

    6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图文]
    张大千批判:张大千的艺术史意义[图文]

    张大千自画像研究张大千无论海外还是大陆,一直热门,然而人们的兴趣,似更多集中在其人生与艺术的传奇性上,对其艺术史意义,因缺乏宏观解读,尚有不少不明晰处。鉴于目前对张大千的研究,并非不存在风马牛不相及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近现代画史的主干。惟其如此,才能对张在这部历史中的坐标与意义作有效观照,才能对他及其他重要画家的艺术史地位,作历史性而非新闻性的把握。事实上,作为近现代画史八大浪潮中...

    35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已极度虚荣[图文]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已极度虚荣[图文]

    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看似很繁荣,实际上已经变得越来越扭曲和虚伪,这种演变的推动力就是人们的虚荣。字画变成了商品,计价按平方尺,为了提高书画家的名气,各种炒作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头衔花样百出,各种拍卖弄虚作假,各种展览虚张声势,各种富有创意的骗术应运而生。字画的价格不按艺术水平的高低,而按画家的官衔而定。一时间人们买的好像已经不是艺术品,买的是头衔,买的是名气,买的是虚荣…&hellip...

    10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文]
    印象派画家莫奈:水的拉斐尔[图文]

    莫奈作品《蓝睡莲》兰草■|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在一本画册里,我浏览着欧洲名画,其中《蓝睡莲》的蓝色调和斑驳的画面,瞬间让我心动了。它不是轰轰烈烈式的感动,而是悄无生息地激起了潜在我生命里的情怀。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热爱生命的方式,《蓝睡莲》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追求、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如名画呈现出来的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蓝睡莲》是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克劳德·莫奈晚年创...

    122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钱穆到钱锺书:北大未名湖取名考源[图文]
    从钱穆到钱锺书:北大未名湖取名考源[图文]

    作为北京大学的标志性景观,未名湖在北大学子和中国学人中,有着难以撼动的人文地位,堪称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坐标之一。但是其湖名之所得来,虽然源自国学大师钱穆提名这一说法已成共识,但“未名”之取源和命意,则鲜有论及。今试从《管锥编》“全晋文卷一零五”中“未名若无”条中略考之如下,以俟通家正之。“未名若无&r...

    38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简介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由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工笔人物。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谈创作建党90周年的纪念展中展出了何家英新作《杨开慧》。何家英说,他...

    11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图文]
    禅境,穿越书写的极限——张德林的书法艺术[图文]

    张德林书法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我认为中国当代的书家总是习惯于偏安一隅,或者总是习惯于以某一家的书体来为自己的书写作辩护,甚至一直驻守在某一家书体的铁屋子中,将某一家形成的点横撇捺当成杀手锏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实际上,这种偏安一隅的做法,不仅没有在最根本性的角度捍卫某一家书体的独特艺术品格,而且正是由此既丢掉了某一书派的独特性,又丧失了书法艺术特有的自由品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张德林的书写却给...

    46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以色列电影第一夫人”阿尔玛戈小说《艾维娅的夏天》出中文版《艾维娅的夏天》中文版书封《艾维娅的夏天》1951年,10岁的女孩艾维娅与她的单亲妈妈亨雅在以色列的一个小村庄里相依为命。亨雅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她被过去的记忆困扰,情绪不稳定,政府也无法帮助她和女儿改善处境。艾维娅一心想找到她的父亲,总觉得刚搬到村中的那个男人就是他父亲,而亨雅知道艾维娅的父亲为什么没有...

    16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右)与蒋方舟对话(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昨日,3年未出书的陈丹青在京首发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这个演艺明星、情感专家、商人都号称“作家”的时代,陈丹青在首发式现场却发出质问:“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

    169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图文]

    沈周《庐山高》(明)轴193.8cm×98.1cm当今书画界乱题滥题、以字害画现象屡见不鲜——众所周知,题款和钤印,不仅能对中国画起到点题作用,还能丰富画面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思和艺术观点。明代沈灏在《画麈》中就说过:“题与画,互为注脚。”近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金章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年轻国画家对题款和钤印一知...

    81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不是一个组织,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流派,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它可能相当于一个地区概念,这个地区还在变化,在不断地扩大;它更是一种精神,许多愿意从事当代艺术的人,因此聚集到一起来了,这里面的人的风格也是各异的,大家对艺术的观点也不一样,但都不影响大家在一起,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种共同的当代艺术精神;它还是一个现象,这很有意思,蓝顶其实有三个方面,艺术家是一个主体,蓝顶的开发者...

    16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选择书法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图文]

    谢汉仁作谢汉仁,1973年生,原籍梅州大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顺德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印社社员,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省书协主办的专业展览中入展、获奖,并于今年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佳作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由广东省文联艺术馆等单位主办的谢汉仁书法作品巡展在广州、梅州、深圳、顺德站巡展。书法...

    2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巍:通过百人会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书画[图文]
    王巍:通过百人会交流平台传播中国书画[图文]

    《九月凉山风》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和中华新星奖(一等奖)2009年2013年第三届“中华新星”艺术奖(百人会英才奖艺术类奖项的名称)于10月31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15所高等美术院校的15位硕博士研究生获得此奖项,其中来自清华美院的博士生王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生白冰洋、郑虹分别获冠军和第二、三名。艺术中国对&ld...

    2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美国新抽象与中国极多主义[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新文化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多重进路的路口。正如马克思晚年和恩格斯郑重指出的那样:过去的手法,过去的方式已经不再有用了。如此,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伯恩施坦创立了修正主义。时代的新课题,或用我们现在几乎滥用的词,新“挑战”,不断地、不得不修正着过去的理论和实践。中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对伯恩施坦的着重翻译和介绍,就是一个极受马克...

    16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发展到东晋日渐成熟,作品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神态。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鼎盛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占统治地位。直到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

    196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