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杨卫:宋庄的悖论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大成 点击 :

最近几年,常有全国各地的一些官员和投资者到宋庄来考察,希望借鉴宋庄的发展经验,到不同的地区重新复制出一个“宋庄”。这固然跟近些年中国开始重视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关。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将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宋庄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文化亮点。这似乎真应了那句“风水轮流转”的俗话,一个地方的崛起就像英雄的出现,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依仗于自我的努力,而是时势造就的结果。

但是,宋庄经验却是独一无二的,几乎不可能复制。不可复制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宋庄与艺术家的深刻渊源。其实,一直都有两个不同的宋庄存在,一个是本地村民的宋庄,另一个则是外来艺术家的宋庄。推动宋庄后来的发展,让宋庄扬名天下的主要还是后一股势力,即宋庄艺术家群体。众所周知,宋庄艺术家群体的前身是“圆明园画家村”。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自由艺术家村落,“圆明园画家村”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新艺术和艺术家的自由创作还充满了敌意,所以,于逆境中蛮劲地成长,也使得“圆明园画家村”具有了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这正是艺术创造的精神内核,而宋庄艺术家群体恰恰承接了这个内核,尽管物理空间发生了变化,但精神脉络却很清晰,宋庄艺术家群体仍可以视为“圆明园画家村”的一种延续。

事实上,现在的宋庄艺术家群体,虽然已经从1994年最初的几位艺术家发展到了成千上万,但主体并没有变化,仍然是“圆明园画家村”的一些过来人。即便后来的艺术家与“圆明园画家村”无关,可大都也是冲着那样的一种精神,带着自由创作的梦想而来。这正是宋庄艺术家群体的独特之处,与后来有些地方刻意打造的艺术区不同,宋庄艺术家群体有一根精神纽带相互维系着。有了这根精神纽带,就可以打破地位的悬殊,也可以超越贫富的差异。总之,它能将全国各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艺术家凝聚起来,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实现各自不同的艺术之梦。

应该说,宋庄飞速发展起来,就是得益于它的包容与开放,也与后来一届政府的开阔眼界有关。这得回到2005年前后,宋庄的领导班子履新,新一届政府在做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改变了过去的执政理念,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造镇”。其中有两个重要举措为宋庄赢得了社会影响与艺术人气,一是组建艺术促进会,二是举办宋庄艺术节。宋庄艺术节在充分尊重艺术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调动艺术家自己来办节,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策划,在保障了艺术水准的同时,也使这些外来艺术家在宋庄有了一种主人意识。而宋庄艺术促进会则融合了当地一些较有影响的人士和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使他们在共同议事中消解了许多当地村民与艺术家之间的矛盾。可以说,2005年以后,宋庄艺术家群体迅速壮大,与当时政府推行的这些举措不无关系。正是当地政府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外来艺术家与当地村民形成了一股合力,才使得宋庄飞速发展起来。

我就是在那一时期参与到宋庄事务的,确实在那几年深感到了宋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好景似乎并不长,后来的宋庄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却是发展带来的。由于宋庄的影响力被不断提升,知名度越来越大,它作为一个盛名之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投资开发。这势必会打破宋庄原有的生态,使得宋庄的地价日趋增长。而当地村民迫于生计,又会把这种生存压力转嫁给这些外来艺术家,从而使得艺术家在宋庄的生活与工作成本越来越高。现在的宋庄这个问题已经表现得非常严重,据我所知,就有不少艺术家,包括一些早期来的代表性艺术家,已经相继离开了宋庄。所以,发展的悖论也是宋庄的悖论,而在这个无法阻挡的发展悖论中,不仅别处不能复制宋庄,就连宋庄本身也不可能再重复自己。

相关文章

  •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从最不可欲的生活中……认识权利[图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质问:“谁给你这样做的权力?”但是较少听到有人问“谁给你这样的权利?”或“你的这种权利从哪里来的?”质疑权力,往往是因为权力可能越界干预了权利;但是质疑权利,则是为了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可惜的是,生活中较少人能够认识到明白和讲清楚权利到底来自何方有什么重要意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涉...

    10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萧海春:当代水墨画传承需具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图文]
    萧海春:当代水墨画传承需具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图文]

    图为萧海春今年初创作的大型水墨画《锦绣石壁》,该画长2.37米、高9.65米。由上海美术馆主办的“烟云自在——萧海春水墨艺术展”1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105幅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的画作引起了2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关注和赞誉。展览将持续至9月11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下午特意在开幕式前自带相机来现场一睹画作真容。走进上海美...

    79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5月15日,风景如画的北京大学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正在进行——科学与文学双峰并峻,试图分享各自的奥秘,构架严谨和浪漫之间的彩虹桥。这一天,91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58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数百名莘莘学子聚首燕园,探讨梦想和奋斗,探讨如何看待“诚”与“信”,探讨对美、哲学、信仰、价值的认识。...

    12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的疗效[图文]
    艺术的疗效[图文]

    康斯太勃尔斯陶尔河旁的费来福磨坊布面油彩1811年24.8×29.8cm“疗效”是一个关于治疗效果的医学术语,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对某些痴迷于此的人来说,也无异于是一剂良药。艺术创作(欣赏),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活动。鉴于精神的东西总是隐匿的和抽象的,其价值的认识自然也是模糊的,因此,艺术的作用自然也不容易凸显出来被人们发现,但它无疑是潜在的或下意识的。人是希...

    17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刮起彩墨风沙[图文]

    画家朱宇作品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即“用墨亦如用色”。现今朱宇将“西方色彩”匀匀浇灌在中国水墨画的大传统上,如同在空中凝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水珠,为中国大地的水墨意蕴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万般花朵。中国画的内涵与形式是靠笔墨来表达的。如果不懂得笔墨,一切将无从谈起。笔主形,墨主韵;笔有笔法,墨有墨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

    55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姚一鸣:红楼旧画影[图文]
    姚一鸣:红楼旧画影[图文]

    《旅行杂志》所刊《红楼梦》名画之一“憨湘云醉卧芍药裀”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续作者高鹗。自成书以来,《红楼梦》成为真实反映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等的文学杰作。《红楼梦》相关的插图和图画集也层出不穷,其中以绣像居多,也有工笔精绘,以清至民国早期的最为有名。相关《红楼梦》的插图和图画...

    15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策划了“2012新工笔文献展”的杭春晓,是年轻一辈里为数不多的在“新水墨”理论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一位。对于目前热议的“新水墨”,杭春晓不赞同对它进行简单化定义,他更愿意用“新水墨画”来对应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实验水墨、观念水墨以及新水墨画都有它们各自的生效逻辑。Hi艺术=Hi杭春晓=杭...

    10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吴以强:一个艺术家的叛逆[图文]

    艺术创库画廊(香港)将于2012年8月25日至9月28日,举办中国艺术家吴以强个人作品展,名为《七嘴八舌,什么都听不见》。吴以强的创作以纸的媒介作为基础,如报纸、杂志、宣传单张、经文等,再加以篡改、撕捏、重构,从而创造出新面貌的作品。看网也特地对吴以强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艺术家自己的声音。创作动机?最初,篡改和歪曲报纸是基于消解报纸的同时回到报纸本身,报纸其实变成一个...

    7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以色列电影第一夫人”阿尔玛戈小说《艾维娅的夏天》出中文版《艾维娅的夏天》中文版书封《艾维娅的夏天》1951年,10岁的女孩艾维娅与她的单亲妈妈亨雅在以色列的一个小村庄里相依为命。亨雅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她被过去的记忆困扰,情绪不稳定,政府也无法帮助她和女儿改善处境。艾维娅一心想找到她的父亲,总觉得刚搬到村中的那个男人就是他父亲,而亨雅知道艾维娅的父亲为什么没有...

    16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杨玉良:笔底现真性 翰墨写人生[图文]
    杨玉良:笔底现真性 翰墨写人生[图文]

    杨玉良文人画能长兴于世,绝非偶然。首先,文人画者当为文人所做。其次,作品必蕴含文人气息,笔墨间能直抒胸臆,有所寄托,令观者与之产生心灵共鸣者方为上品。如若胸无点墨,临人摹古所得作品,虽多有形同之态,若得文人作品之深邃妙处,亦是痴人说梦。正所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矣!日前,有好友来电,嘱为画家杨玉良草拟感想之短文。好友之托,怠慢不得。憾搜尽网络亦不见其真容,资料寥寥矣。好在有友人所发杨先生作品...

    176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土著艺术家不想让西方来规定艺术的好与坏[图文]

    盖里·李作品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正在红专厂E9艺术馆展出的《一半一半》展览有个长而佶屈聱牙的副标题——三位探索土著文化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我们看到“土著文化”这个词时,往往会预设看到一些符号化的原始风情——展馆门外燃烧着的带来“澳大利亚味道&rd...

    17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科技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文]
    高科技破解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图文]

    蒙娜丽莎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西班牙两位科学家通过神经学和光学分析,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进行了新的解读。两位科学家最新研究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系视觉误差所致。她的笑容之所以时有时无,是因为我们在注视她的时候,眼睛会向大脑输送不同的信息。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肖像画杰作。画中蒙娜丽莎的妩媚笑容具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千古奇韵,被美术史家称为&ld...

    165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贝尔提叶·巴克的艺术:当代社会中的游民部落[图文]
    贝尔提叶·巴克的艺术:当代社会中的游民部落[图文]

    装置作品《墙衣》(Robe)。巴黎现代艺术馆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学院派艺术展馆之一,于今年刚刚开始为贝尔提叶·巴克(BertilleBak)这样的本土年轻艺术家敞开大门。贝尔提叶这次名为“流动人群”(Circuits)的个展主题触及法国当代最敏感的宗教和移民论题,一开展就引起了各界巨大的反响,有意无意间证明了总体滞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观念艺术的法国当代艺术圈中...

    63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与世界同行的东方巨匠[图文]

    庞薰琹庞薰琹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分量极重的人物。他发起和组织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美术社团——决澜社;他的艺术实践开启了中国艺术的现代之门,使20世纪的中国开始与世界同行;他创造了中国画中西结合的形态,表现了民族化的情感与形式;他一生研究学习传统装饰艺术,开拓工艺美术教育,这都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由中国民生银行、炎黄艺术馆主办的“中国现代...

    19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画家张大千:艺术成就属于聪慧而多情之人[图文]
    画家张大千:艺术成就属于聪慧而多情之人[图文]

    张大千画作摘要:1983年4月2日,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先生在宝岛台湾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五岁。回望其传奇一生,为世人带来的是无数艺术精品,而他带走的,则是对巴山蜀水的无限眷恋。每个关心其艺术创作的人心中都有对先生的不同评判和解读。先生身后备受争议有三:一是造假,其仿制名家作品,却又常常自揭真相。二是敦煌临画,说其苦行僧般临摹壁画将古老文化发扬光大者有,责其...

    139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