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梁 江:从关山月到当下的史论研究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彬彬 点击 :

(“山月丹青——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艺术展”2012年末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分三部分展示了关山月各时期重要作品,引起学界及观众的热烈反响。展览期间曾举行大型学术研讨会。梁江应邀为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此文根据发言要点整理而成)

关山月学术研讨会开了一整天,最后的自由讨论非常热烈,我听后很受感染。受邵大箴和薛永年两位委托,让我在这里做研讨会总结。这个总结很难做,因为这次系列活动,包括展览和研讨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这个研讨会中间分了两个分会场,我也没有办法全部听完。所以,这里只能就我所了解的情况做一点初步的归纳。

前几月的关山月全集的编辑会,有一些我参与了。文集里面的稿子,中囯美协理论委员会在编辑阶段做了很多工作,中间有一个审读环节,我也参与了部分稿子的审读。有些内容我是先睹为快。论文集出来,大部分稿子我回去也看了一下,即使是粗粗浏览,都尽可能全面看看。这样,我想也可以做一点粗略的归纳。

在一整天的关山月学术研讨会当中,每个分场的主持人做了及时而具体的点评,很有针对性。关山月百年系列活动,在北京是第三站展出。中国美术馆动用圆厅和两边的方厅,是这两年最高规格的展示。这次展览,关山月美术馆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遴选出关山月先生各重要时期的100余件作品,拿到中国美术馆作了一次系统化的陈列。除了各个时期代表作,有照片、有手稿、文献加上实物、影像的展示,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展示。正如研讨会开始的致辞中,邵大箴和范迪安先生都说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展览,展示了关山月对中国画和岭南画派的重要贡献,而且诠释了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关系。展览在展示方式上也有新的思路,我想这些都是准确的。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和研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我首先想说,这次展览和研讨活动,在关山月研究上上了一个新台阶,体现了新水准。就这次研讨会而言,陈湘波馆长说到向60多位专家约稿,收到了40余份稿子,经过认真的评审和审读,有30余篇论文收入文集。研讨会虽然有一整天的时间,但是仍然未能让所有的提交了论文的专家进行发言。研讨会共计28位作者进行发言,时间也很短,只能做主要观点的概略陈述。

一整天研讨会的发言,可以归纳出四方面的内容:

第一,总论。把关山月与岭南画派的成就、影响和评价作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评价,这是一个类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部分都归纳在论文集里面的第一板块。

第二,属于史学研究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从关山月先生的生平、艺术经历、创作轨迹、教学实践等史料性和回忆性角度做文章。这方面也是非常充实、具体的,有很强的史料性,很多内容都弥补了以前研究的空白。

第三,从创作个案角度的研究。以关山月先生的山水、人物、花鸟的作品为个案,从他的创作过程进行深度研究,这在以前比较少见。像《绿色长城》等作品的分析,都达到了以前所未曾达到的一个深度。

第四,从关山月的写生、色彩笔墨、中西融合的做法生发出新的论题。如从他的教学实践中,以关山月为由头而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相关问题。像大家刚才所踊跃提问的“中国画”的起源等相关问题,都是围绕关山月这一个点而生发出来的,这是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这样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

28位作者在研讨中只是作了一个简要的发言,由于时间的限制,并没有充分展开。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有一些个人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一些话题,是以往研讨会比较少见的。比如说,海外学者对关山月的论评、对国内学者有关关山月研究的考察挺有意思,这都是从方法论角度和史学史的角度,对已有研究而进行的研究。而且,有海外学者特别关注到苏立文和关山月这种非同寻常的交情。我们知道,有关苏立文的学术成果,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馆做了文献性的展示,里面展示他和关山月先生的交往,资料都很完整,包括以往少见的大照片都展示出来了。关山月是苏立文先生学习中国画的老师,苏立文先生对他非常尊敬。他与苏立文的关系,还有安雅兰、郭适对关山月的评价都有助于我们的进一步探讨。。还有,国外学界谈关山月,说到他从1949年以后响应新社会的号召,远离早期的乡村温馨小景而转向雄伟山脉全景,以描写新中国。他们认为,这是明显的有意识的中国画现代转型。这些观点,都很有意思。我想,这种从外到内的对关山月的考察,这样一种立体的考察,是以往少见的,这体现了当今的研究深度。

对于关山月的研究,我还想讲一点我个人的经历。我有好多年在广东美协工作,也就是关山月先生任广东美协主席和广东画院院长的那段时间,我和关老的直接交往会多一些。我翻阅二十多年前的工作笔记,把1988年9月28号在广东迎宾馆,即关山月刚在广东搞他的个展的研讨会记录找出来了。那时,我刚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毕业回广东工作。那个时候,研究生还非常稀罕。关山月先生对我关照有加,特别让我这个年轻人坐到他身边来听发言。我当时一边听会一边做了简要记录。这个实时记录,或对以后研究关山月有点启发。

关山月先生当时讲了几点:第一,“不动便没有画”。这一点,关怡及好几位专家都谈过,包括李伟铭也写过专门的文章。但我想,在当时这个场合,在广东美术界研讨会上,他这样强调“不动便没有画”,这很体现岭南派的特征。关山月紧接着说,“不搞展览便不能动”。也就是说,不搞展览便少有机会出去写生。他说的这个补充,也包括日常行政事务缠身的苦衷。关山月强调的第二点,是“艺坛百花齐放,我算一朵花”。他只算一朵花,这一点,显然说得比较谦虚,也比较自信。然后,他谈到希望大家看他的画要注意几个点:注意八十年代与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五十年代的区别,他希望大家看到这种区别。这种区别在哪里?他说,不同时期他想法和画法不一样,追求也是不一样的。还有,他希望大家能注意他的笔墨和书法的区别,尚有写生、用色和西洋方法上的区别。最后,关山月讲了一点很重要的想法,他说想画祖国大地,一年画一张,类似于《绿色长城》这样的大画。他还想画西沙。这是1988年说的话,是我8月9号在工作笔记上记录的关老讲话的要点。现在重提这几个要点,把当年我和关山月先生直接交往的一些东西说出来,可能对我们现在的研究也有一些启发。以《碧浪涌南天》为例,我和这一幅画也有特殊的缘份。这个作品完成以后,是我经手在1984年7月的《《美术》杂志刊发出来的,我当时是杂志执行编辑。杂志作了一个整版的版式,期间和关老有若干书信来往,请他写了一个创作谈。这幅画刊发完了,社会影响很大,后来在全国展得了奖,这件作品成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珍品。但是我并没有想到,这件作品同时还有一个水墨版本。这次看到了水墨版的,我个人认为水墨比彩色的效果更好,我想这件作品若也是中国美术馆藏品就更好了。我举这一例子,是说关山月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挖掘深化的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能做。这次研讨会我觉得有一点非常可喜,发言中除了年长的、师辈的专家,有中年的学者,更有近年崛起的史论界的新锐,这显示了中国史论界的生机和潜能,这让人非常高兴。

对于史论研究,我一直很感兴趣的,是章太炎1932年在燕京大学《论今日切要之学》的演讲,这是我做史论工作一直不敢忘怀的。章太炎说,做学问“一是求是,二是致用”;“明代知今而不通古,清代通古而不知今;明人治事胜清人,清人钻牛角尖不识天下大势”。这是章太炎的原话,我想这对我们史论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在我们众多学者专家的努力之下,有关关山月的研究,现在已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化、深入化、多角度的一种状态。这一段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黎雄才、关山月的展览,都是在学术准备上很下工夫的展览,这是很可喜的现象。广东的美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值得祝贺。但我想借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美术史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文章

  • 青年评选的喧嚣背后:期待学术与独立[图文]
    青年评选的喧嚣背后:期待学术与独立[图文]

    在普遍浮躁的当代艺术领域,在急功近利的市场浸淫中,备受关注和宠爱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是否真正成为艺术界新势力,抑或只是资本炒作的另一个空壳概念?在热闹纷繁的景象背后,学术系统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而艺术家本身的成长依然需要时间的历练。青年艺术家近年来已经成为备受关注和宠爱的群体。从“80后”到“90后”,从“青年艺术...

    122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二刚:小品与大画
    刘二刚:小品与大画

    刘二刚荣宝斋近年出过好几集《中国画名家小品集》,厚厚的都是当代人画的。在其他坤物上也有许多貌似的小品画,其实够得上称小品的并不多。小品画不是大画缩小的小画,也就是说,能画大画的不一定能画小品,就像能跑“马拉松”的不一定能跑百米赛。寸铁匕首不是长枪大炮能代替的。写大字与写小楷也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手段不同,功能也不同。小品多为性灵之作。小品画重意、重趣,我们所说...

    4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是什么成就了川美[图文]

    林明哲和艾轩在一起四川美院早年间出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二十多年已经去过,当初的思潮早已没有几人提及,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190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图文]
    书法治乱与朱复戡书论[图文]

    朱复戡书法作品朱复戡七岁时被一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称作“小畏友”,青少年即成名于上海滩,一生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和创作。读朱复戡书论,无论是他的金石学研究、古文字学探微,还是他的大篆小篆草书治印的创作以及散珠碎玉般的书论,都令人感到谨严慎出。朱复戡书法作品针对当下“书法热”中丛生的某些乱象,张德祥先生等最近发文痛斥了书法界的商业炒作,乱封所谓&...

    150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水墨精神山川韵味从五代到宋元[图文]
    水墨精神山川韵味从五代到宋元[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北宋山水画的布局代表了社会次序。高山堂堂,主山巍峨,象征着强有力的皇权。但到了南宋,却逐渐向“边角之境”发展,画风变得清淡]“五代、宋元是中国绘画确立典范风格、达到鼎盛的时期,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基本上源于这个时代。”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而中国山水画也是在这400多年时间里,渐渐独立为一门画科,...

    110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画中是春天还是秋天?[图文]
    《清明上河图》的五大谜团:画中是春天还是秋天?[图文]

    《清明上河图》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宋朝张择端名画。最近,云南大学教授苏升乾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清明上河读宋史》,引起人们对《清明上河图》的再度好奇和对张择端生存时代的关注。哪幅《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作?本来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石渠宝笈三编本”为张择端原作。但近年来在对画作的宣传中,因为“石渠宝笈三...

    13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纪实摄影不能流于平庸的记录[图文]

    吴家林最近成为了微博上关于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讨论的一个中心,起因就是在该奖项结果公布以后他连续发表了两篇相对言辞激烈的个人看法,正是这两篇几百字的短评成为了风暴之眼,让关于侯登科奖的议论愈演愈烈。吴家林吴家林是一位深居云南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云南山里人》、《吴家林中国边陲》等作品集曾经获得过很高的国际声誉,他与马克·吕布的一段友情也让他的摄影生涯添上很多神秘色彩。作为一名传统...

    170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蟹派”就是横行不霸道理念下的艺术创造。横行不霸道是人生和艺术的至高修为,理解和践行需要有形而上的禅思。任何流派都有源头,就创立而言,一个人完全可以开创一个流派。“蟹派”坚持学术立派,立在思想性、原创性、体系性。甲午马年春节之前,中国书店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严学章的《蟹派文化艺术丛书》六卷套,其中,包括2本大八开的《书法卷》和《生肖卷》,4本大十...

    85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书画禅僧一音禅师:师事名门 艺称国手[图文]

    一音禅师(宋歌)书法作品   老子云:“大象无形”,这给中国的诗、书、画都有着指引的作用,诗人用意写象,画家用形写象,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交融更能提高画的意境。僧虔《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而老子的大巧若拙则是说大道应该初发芙蓉,返璞归真;庄子则认为“天地有大美”。一音禅师,以禅入画,自然天成。八大遗风,堪称国手。一音禅师,号演音,字大觉、一音。...

    18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文]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图文]

    香港漫画的另一张面孔本报记者程丽仙与香港漫画的创作繁荣相比,漫画研究则显凋零。近10年来,除《路漫漫——香港独立漫画25年》之外,罕有其他,欧阳应霁[微博]说这对香港漫画发展史而言是个很大的欠缺。虽然麦兜的知名程度不弱于《风云》等武侠漫画,但麦家碧仍被港漫界视为独立漫画人,这缘于港漫界对“独立漫画”的认知:更讲求创作者个人关注的题材,体现具有...

    10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6月4日的《北京商报》发表了题为《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的评论文章,详细介绍和点评了女画家阚玉敏的书画艺术。文章的作者为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玄阿。阚玉敏,辽宁葫芦岛人。字闲云,号老佛山人等。玉敏眉清目秀,雅致多姿,颖悟尝有过人之处。居京华,纹枰论道,礼佛悟禅,渐入书画佳境。近年来,专研翰墨,推古出新,佳作频出,观者为之惊,识者为之叹,堪称名动京华之女书画家。辽宁葫芦岛乃阚玉敏生地,此地...

    19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独自一人的歌者[图文]

    何多苓作品《兔子下山》何多苓作品在采访之中看得出来何多苓喜欢别人称他是潮流的旁观者,喜欢别人用抒情、萧瑟、神秘来作为他的关键词。“我都不太会画笑着的人”何多苓说。而这次的巡回展又要为他增加一个新的关键词——独立精神。关键词——萧瑟何多苓偏好画女孩子,她们大多数独处于画面之中,显得忧伤而孤独。“也有人问过我说...

    18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抽象绘画的语言探索和现状[图文]
    当代抽象绘画的语言探索和现状[图文]

    抽象一词原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的形式很早就在各类艺术中存在,但作为自觉的艺术思潮的抽象艺术在20世纪才兴起于欧美。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抽象绘画试图揭示的是一个“完全非实在的个人经验世界,其形象系统在自在自为的语汇的演进中构成和完成”。抽象性绘画所创造的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12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访当代油画大家俞晓夫:画幅外的独白者[图文]
    访当代油画大家俞晓夫:画幅外的独白者[图文]

    外白渡桥不远处的秦皇岛路,是浦江轮渡的所在地。此岸彼岸的过往中,黄浦江静静见证着这座东方都市的沧海桑田。旧时英国人“棉花码头”旁,由一座老仓库改建成的庞大画室里,俞晓夫和他的学生们用画笔和历史进行着时空逆反中的对话。经旅居沪上的常州籍油画家刘伟光先生介绍,当代著名油画大家俞晓夫在这里接待了来自家乡的记者。一个半月时间里,临摹了600张《星火》插图俞晓夫的祖父是位常州...

    153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王鑫小事记:艺术家也有真性情[图文]

    艺术家王鑫聊艺术,扒八卦,揭秘王鑫成长中的一些小趣事。以下这些文字摘自王鑫接受采访的聊天内容,每段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撷取一些片段,方便读者通过这些小事,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他创作背后的故事。(一)童年的记忆我对小时候的记忆非常不好,最深的记忆就是爱哭。生气哭,受委屈哭,挨打哭,哭到最后人家打都懒得打我了。就是男孩子都不理我,女生呢,我又不爱跟人家聊天,所以经常感觉很孤立,应该说一直都...

    164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