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版画要走自己的路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柚子 点击 :

版画发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甚至更古,到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现藏大英博物馆),技艺已经相当成熟。至14世纪初,中国民间印制极粗糙的赌博用纸牌,由商人传入欧洲后,欧洲的版画和印刷术才发展起来。日本的版画,也是从中国传去的。但是,中国的古代版画,还只是复制国画白描的一种印刷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版画,则又是从国外引进的。

20世纪初,中国浙江的李叔同和丰子恺等人就已经开始了创作版画的实践。至30年代,中国新兴版画之父鲁迅先生更是不辞劳苦,自费编印画册,将德国珂勒惠支、比利时麦绥莱勒等版画巨匠的作品以及苏俄的版画介绍到中国,邀日本友人举办木刻讲习会,并亲自担任翻译,多次举办个人收藏的外国版画展,与许多木刻青年通信,寄送资料,逝世前11天还扶病参观中国木刻展览,鼓励和指导木刻青年的创作。中国的版画在鲁迅先生不遗余力的倡导下,虽然处境艰苦、倍受迫害,终以燎原之势,在国统区和延安革命根据地蓬勃地发展起来。此时,中国新兴版画虽然年轻,但作为一种进步的文化艺术,表现了革命和抗战,反映了时代,引起了国外艺术界的极大关注。有不少国际友人专程来重庆等地收集这个时期的版画作品,并在国外展出。

新中国成立后,从战争年代转向和平年代。中国版画的内容转为歌颂劳动和建设,情感刚健质朴,明朗欢快,优美抒情,表现语言上注意从民间剪纸、汉画像砖等民族民间艺术中吸取养料,艺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至文革时代,版画因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得到大普及,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公式化、概念化的“红、光、亮”成为一种时尚。但仍有少数艺术精英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践。

文革后,因文革中断的中国版画的发展轨迹,又得到了继续和延伸,由于文革版画大普及使版画创作队伍得到空前扩展,作者面更广,作品更多,形式和内容更为多样,质量也更高,形成了中国创作版画史上的第三次高峰。

改革开放后,在西方当代艺术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中国的版画向何处去?是沿着自己原先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还是改弦易辙,顺着西方当代艺术思潮走?在版画作者的队伍中,形成了极大的分歧。

笔者以为,纵观世界艺术史,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因人种、地域、气侯条件等种种因素,差距本来就很大。比如,以人种而言,黄种人的脸部形体特征比较平,美在线条,适宜于平面和线条描绘,故东方绘画以线条和平面为主;白种人的脸部形体起伏明显,美在体积,适宜于立体和明暗描绘,故西方绘画以明暗和立体为主。东方人农业为主,多素食,故以水作画;西方人牧业为主,多肉食,故以油作画。中国产宣纸,易破,不宜反复作画,故简约、素淡,以少胜多;西方产画布,适宜反复描绘,故细腻、强烈、以丰富取胜。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皆有极大差异。

中国的版画,首先考虑的是给中国人民看,其次才是给外国人看,不应该首先考虑给外国人看,甚至只是给某些外国人看。正如西方的绘画也是首先考虑给本国人民看,其次才是给其他国家的人看,不会是首先考虑给外国人看的。所以,中国的版画要发展,应该是在吸收一切当代世界艺术养分的基础上,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走自己的路,不应该模仿西方的版画,盲目跟着西方当代艺术思潮走。

中国的版画家,作为一个人,生存在如今社会巨大变革的时代,生存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以自己的头脑和思想,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人民,表现我们社会的长处和不足,光荣和耻辱,为我们伟大祖国更美好的明天,为美化我们人民的生活,尽一个版画家添砖加瓦的绵薄之力,是应履行的职责。

不管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如何按照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验给定的艺术进化论的发展模式,在19世纪中叶后,开创了一条在观念上不断求新求变的现代艺术的发展之路,又如何根据黑格尔历史哲学观的推断“艺术的死亡和艺术史的终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艺术只不过是人类精神进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架上绘画即将终结,装置、媒体、行为等等也已步入穷途末路,艺术正在走向死亡。那只是西方的情况。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按着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程序重新走一遍,要求中国版画进行“一次深层的精神革命”,“排除政治、社会及文学等因素的影响,转向关注自身”,“疏离生活,淡化主题,更重生命体验,情感表达”,表现“人性扭曲与裂变”、“内心世界的焦虑、怀恋和苦涩”,“有意与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拉开距离”,“由民族、传统的向现代的、国际性的迈进”。使“中国版画的发展体现较强的学术性与当代性”。我们没有理由一定要跟西方的艺术一样,走“在观念上不断求新求变的现代艺术的发展之路”,也没有理由一定要与西方的艺术一起走向“艺术的死亡和艺术史的终结”。因为中国没有黑格尔,中国没有“艺术进化论”和“历史哲学观”,更没有预言艺术将走向“死亡”的哲学家。因为西方自古代艺术至19世纪中叶艺术发展的情况,和中国自古代艺术至19世纪中叶艺术发展的情况完全是两回事,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和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也完全是两回事。

那种认为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领先地位决定了西方艺术也处于国际艺术发展潮流领导地位,其他国家的艺术只能尾随其后,亦步亦趋地模仿或照搬的观点,是完全不懂艺术规律的殖民文化的理念。

21世纪,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并非任何东西都需要全球化。科技发展需要全球化,经济发展需要全球化,文化不可能全球化,艺术同样不可能全球化,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欣赏习惯更不可能全球化。因为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文化和艺术的全球化,反而不利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对全球化的简单化理解,只会起到阻碍文化和艺术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价值是什么?价值在于稀缺,价值在于独特,价值在于不可替代,价值不在趋同而在存异。艺术的价值亦如是。

相关文章

  •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朱锦林虾戏图朱锦林将军书画简历1950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协顾问,中国海上书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朱锦林时果其自幼喜欢绘画,后被部队作为文艺骨干特招入伍,携笔从戎。因立志报效祖国、献身国防,转习军事。军务遐余,情系丹青,临池不辍,涉猎山水、人物、花鸟,尤喜画虾、画鸡。其绘画...

    8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劳申伯格:从杜尚“马仔”到“波普大叔”[图文]
    劳申伯格:从杜尚“马仔”到“波普大叔”[图文]

    劳申伯格与“二战”后伤痕累累的欧洲截然不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纽约,时代精神体验着峰回路转的变迁。1955年,艾伦·金斯堡出版了长诗《嚎叫》,被批评家称为“美国梦天启般的哀歌”。两年后,杰克·凯鲁亚克推出《在路上》。二人都曾于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但他们很少有共同点,唯一的相似或许就是“对于美国中产阶级日常生...

    3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铁民:笔墨倾情绘关东[图文]
    李铁民:笔墨倾情绘关东[图文]

    《好日子》在画家李铁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即创作一系列他一生都钟爱和为之倾情的关东雪域风情的山水画卷。李铁民生在东北、长在东北、酷爱东北,辽阔、富饶、美丽的家乡,给他绘画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特别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他要用中国传统的笔墨以真情实感、火热挚爱表现它、书写它、绘就它,李铁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投入、深造、耕耘中……一位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往往...

    30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古代人对柳树执以宗教的感情,幻化成对生命的敬仰;另外,“柳”与“留”谐音,多植于亭台楼池、官道、驿路旁,形成了古人送行折柳枝的习惯,因而,杨柳这一物象...

    7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诗歌评论家: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一定没现在这么耀眼[图文]
    诗歌评论家:海子当年如果没死,一定没现在这么耀眼[图文]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何晶实习生李虹霖王笑近日,“品嚼诗意·留传经典”——2013中国当代诗歌精读系列活动在佛山举行,此次活动由佛山电视台主办,程光炜、唐晓渡、张清华、欧阳江河、王家新、臧棣等多位诗人、诗评家齐聚一堂,共同点评和解读当代优秀诗歌文本。期间,海子的诗歌引起热议。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海子的诗歌地位...

    6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图文]

    曹恩祥“六法”当从“传写”入曹恩祥的学艺历程中多有名师指点,又是娄东画派的传人。或许正因如此,谈起对书画一道的发展现状,他的观点也始终中正平和,但在包容中也不乏忧虑:“人贵立品,画贵立气。人的品质对画的气质是有影响的。现在我也去看一些画展,常常是满怀希望而去,灰心失落地回来,画的基础不牢、品格不高、缺乏正气…&helli...

    11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专访蔡国强:谈艺术与争议[图文]
    专访蔡国强:谈艺术与争议[图文]

    《九级浪》在外滩前的黄浦江上驶过,上海,2014年一艘载着99只奄奄一息的仿真动物的大船静静停靠在黄浦江畔,这是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最新个展《蔡国强:九级浪》中的同名装置作品。蔡国强解释道,“九级浪”是最危险,最高的浪潮,以此命名这个诺亚方舟般的作品和整个展览,表达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然而,8月8日展览开幕当天,蔡国强在黄浦江上为开幕所做的白天焰火作品,也引起了舆论的&ld...

    107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朱非书法:谦谦君子的刚正雄壮[图文]
    朱非书法:谦谦君子的刚正雄壮[图文]

    有个朋友推荐我看朱非的书法,我先没在意,这年头会写字的人多了去了,但能遇到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却要看缘分。经不起他又次推荐,就拿来一看。这一看真就惊了,眼睛盯着字面,久久不能移开,耳边仿佛响起大提琴低沉而又悠扬的声音。是的,是大提琴。这声音低沉却不乏热情,稳健中有奔放的豪气,这么大气又流动着韵律的作品,真乃书法中的精品。你看这正楷,笔法庄严而有法度,大气豪迈,你看这行书,字划神逸...

    69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写生自然山水间[图文]
    写生自然山水间[图文]

    沈菊隐沧浪系吾情女性绘画在明清时期就引人注意。清代汤漱玉、汪远孙夫妇的《玉台画史》、《玉台画史别录》就辑录了迄清为止历代能画女子约200多人。就苏州人来说可引以自豪的是可以在这些女性画家中检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如文徵明的玄孙女文淑,仇英之女仇珠以及钱谦益的夫人柳如是等。那些深居闺阁的女子以闲适散淡的心情去从事绘画,表达了其存在的几许价值。而现代生活中却又涌现出许多女性画家,由于历史的进步和女性...

    74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泼墨代线条 误导人物画[图文]

    战国《人物龙凤帛画》十五年前,吴冠中先生的一篇文章《笔墨等于零》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画笔墨的持久争论。近日,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军者之一的黄一瀚先生称:中国画笔墨中处于核心概念的线条,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穷尽其样式;而墨块,尤其是人物画中的泼墨则是一块尚未深入开垦的“处女地”,正可为当代水墨发展留下一个突破口。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深入辨析。唐周昉《调琴啜茗图》(局部...

    4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泰特美术馆里的“维基艺术” 预示艺术新趋势(组图)
    泰特美术馆里的“维基艺术” 预示艺术新趋势(组图)

    什么是“维基艺术”?简单解释下什么是“维基艺术”,被亚历山大·孟璐(AlexandraMunroe)博士称为“网络模式”艺术。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2007年的经济学著作《维基经济学》,书中提到了“维基经济学是一门对等生产的科学和艺术”这一论述。而针对这一全新艺术形式的预言,早在凯文.凯利...

    192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艺术衍生品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相较于艺术品而言,实惠的价格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近些年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开始涉水衍生品,衍生品作为艺术品的消费形式,不仅拓展了艺术的发展空间,而且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然而,前景一片大好的朝阳产业依然存在困境,艺术在物化过程中也难以顺风顺水。那么,当下艺术衍生品处...

    45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璜生:中西美术馆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图文]
    王璜生:中西美术馆文化差距非常之大[图文]

    法国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现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推出的展览,很多都很单薄很表面,很多都是在自说自话、自欺欺人,非常可笑!——王璜生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迎来高潮期,一座座光彩照人的美术馆在各地拔地而起;当代的艺术家热衷于作品的展示,一场场花样繁多的展览在每个城市每天上演。但对于这样热闹的景象,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给予了冷静的审视,他直言:&ldquo...

    13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一次美术评奖谈起[图文]
    从一次美术评奖谈起[图文]

    宋永进美术评奖,大多难以十全十美。是因为众口难调?是因为评审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是因为评审导向偏离了学术的轨道?是因为某些评委根本不具备学术的资格?还是……不过,今年由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举办的“视域江南——浙江省油画作品展”,却在圈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意外的获奖喜讯不久前,几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打来电话,兴奋地传报油画作品...

    190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