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蔡子匜 | 
|---|---|
| 外文名 | |
| 创作者 | |
| 别名 | 蔡子匜 | 
| 时代 | |
| 门类 | 青铜器 | 
| 出土 |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2820) | 
| 文保级别 |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蔡子匜❖图片

蔡子匜

蔡子匜铭文

蔡子匜铭文拓片
蔡子匜❖简介
蔡子匜,春秋后期,通高11.9厘米,宽27.3厘米,重1.1kg。
匜曲缘,浅腹,短槽流,小圆钮形鋬,平底。口外饰雷纹和蟠虺纹。器内底有铭文2行7字:
蔡子佗自
作会曳(匜)。
大意是蔡国的公子佗自做盛盥洗用水的匜。
相关知识科普
匜
匜(音仪),古时的盥洗用具,《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青铜器和瓷器中均有此器。青铜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传世瓷器中最早的匜见于汉代,唐、宋时都有烧制,元代瓷匜以景德镇产品最为多见,有青花、釉里红、卵白釉、蓝釉白花和蓝釉描金等品种。
钮
即铜镜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丝带,便于把持和悬挂。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蟠虺纹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虺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