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刺绣艺术家收藏20年 建成民间刺绣博物馆[图文]

时间 : 08-01 投稿人 : 莺莺 点击 :

刺绣艺术家收藏20年 建成民间刺绣博物馆 | 美术品资料廖春妹

刺绣艺术家收藏20年 建成民间刺绣博物馆 | 美术品资料民国刺绣作品《汾阳王府》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如同书画一般,刺绣亦有“闺阁翰墨”的美誉。自古以来,在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中,刺绣一直被视为一个生动的文化符号。苏湘粤蜀,指尖流转的一针一线,描绘成生动的图案,一幅幅绣画无不诉说着历史文化与久远的故事。

刺绣之美,引无数藏家为之折腰,廖春妹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著名刺绣艺术家,几十年来,廖春妹致力于收藏民间刺绣。在她看来,保护刺绣,也是传承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用20年收藏,她建了一座刺绣博物馆

信插、抹额、马面裙、如意云肩、虎形围涎……搁在旧时,这些老物件或许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然而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而在位于临海古城街道的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里,这些慢慢随时光远去的老物件静静地安放着,承载着旧时岁月的精细与美好。

刺绣源起何时?馆长廖春妹向记者娓娓道来,数千年前,养蚕缫丝的中国人织起了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从此,刺绣有了萌芽的土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刺绣艺术伴随着我国民风民俗的演变不断地传承发展,“它们承载的民俗学、历史学和美学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让人惋惜的是,刺绣本身材质多是丝缎布匹,不易保存,所以存世的古董刺绣也多以清代民国时期为主。”廖春妹说,即使是清代民国这些年代较近、存量较多的古绣,也正在一天天地变少,“人们对古绣认识得少,缺少系统的归纳与保护,使得大量的古绣品或腐化消失,或不知流失何处。”

在廖春妹看来,这些古绣无疑是研究民情风俗的珍贵资料,为了保护古绣品,她经常一人走山趟水深入村寨,搜集各式各样的古老衣服与绣品,“我花了20多年时间走遍各地收藏刺绣,其中有的来自农家、集市,有的是从收藏家手里买来的,筹备了七八年,最后才建成这个刺绣博物馆。”

可以说,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凝聚了廖春妹几十年的心血。如今,馆内藏有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台绣、京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等9000余件民间刺绣精品,涉及衣饰、荷包、枕顶、云肩、鞋帽、屏风、绣画以及婚庆服饰等多个品类。

绣品上的人生百态

指尖描春夏,拈花绘秋冬。围涎、肚兜、荷包、衣袍……古时的人一生都离不开刺绣的陪伴。“从这些绣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的成长轨迹。”廖春妹如是说。

在婴幼儿时期,围涎是必不可少的,当幼儿流下口水或者吃东西时,为他们戴上围涎可以避免弄脏衣服。她告诉记者,围涎形状多为抹角方形、圆形等,“像这个虎形围涎形象非常逼真,看上去有生气,这个荷叶纹围涎就更为女性化一些。”

她介绍,古时少女从小就开始学习绣花,首先要学做绣片、肚兜、荷包等;成长为窈窕淑女后,自然少不了我国传统裙装中备受女性喜爱的马面裙;而华美的云肩也是女子的必备之物,旧时妇女们爱用云肩装饰肩部和领部,一眼看去犹如彩云栖肩,分外婀娜。在服饰区,这里挂着几幅不同款式的云肩,最大的一幅有20多片垂云,呈如意形状,每一片都是不同的颜色,其上绣有不同的纹饰,色彩斑斓,极为精美。

各式各样的绣品伴随着人的一生,而绣品上的纹饰图案也多寓意人生的美满幸福。“刺绣图案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还有一些是吉祥图案,大多有着美好吉祥的含义。”她说。

在博物馆墙上,一幅巨大的“郭子仪祝寿”刺绣颇为醒目。这幅刺绣长约两米,篇幅庞大,气势恢弘。绣画中可见郭子仪夫妇端坐正中,七子八婿身着官袍,跪拜堂前,为双老庆寿。

“一幅画里能看出多重含义,如德行德能、子孝父荣的祥和大家景象,又或是为国立功,福禄双全等等。”廖春妹介绍道,这是民间颇为流行的寓意光耀门庭的吉祥图案之一。

藏品里传承台州刺绣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精美的刺绣或许只是让人惊艳的藏品,然而,对于廖春妹而言,这却是她几十年的心血,更是一生事业所系。

有句老话说,姑娘会架花,不愁找婆家。早年的妇女,都是能描善绣的。“以前大家穿的衣裙、枕套、床围、帐拦之类的,都需要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8岁那年,廖春妹第一次拿起了绣花针,这一拿就再没有放下。

后来,她与丈夫一起创办了如今的“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本就是刺绣出身的她身兼管理与设计,当时没有资料可寻,只能去揣摩一些样品上的图案,最大的宝库就是她所收藏的民间刺绣。

或许是出于乡土情结,廖春妹收藏的许多都是台州本土的刺绣作品,这对她个人的刺绣风格影响极大。

“台州刺绣很特别,它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刺绣的花式、针法,还兼具了西方的镂空、雕绣等手法,是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工艺技术。”她悉心整理藏品,传承着“台州刺绣”的同时,也从中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曾作为国礼送给外宾的“龙凤袍”,便是她的得意之作,在刺绣图案的设计上,既吸收融合传统民间文化元素精华,又重视现代绘画元素的应用,因而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公司的主打产品。

“北方的刺绣像是写意画,而南方的刺绣倾向于工笔画。”她告诉记者,刺绣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制作过程也是慢工出细活,“这些刺绣精品压箱底太过可惜,所以我想展示出来,外行人看热闹,同行们也能有所启发。”

(文章来源:台州商报)

相关文章

  • 长沙“火锅博物馆”展出60多款火锅[图文]
    长沙“火锅博物馆”展出60多款火锅[图文]

    景泰蓝火锅。杨华峰摄8月13日,市民来到“火锅博物馆”内观赏各种类型的火锅。这个坐落在湖南长沙的“火锅博物馆”既有《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陶器火锅,又有市面罕见的“电炉子火锅”,还有铜火锅、景泰蓝火锅等60多个各种类型的火锅。食客可一次把全国的火锅看个够,然后在此饱餐一顿。燕鲍翅火锅。杨华峰摄各式各样的火锅。杨华峰摄...

    101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凡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花钱请农民当模特[图文]
    凡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花钱请农民当模特[图文]

    《耕地的农妇》是这次展览最受瞩目的作品本报记者崔晓摄感受凡高艺术展今日开幕,揭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作为江苏省和荷兰北布拉邦省的友好交流活动之一,“感受凡高艺术展”今日将在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厅正式开幕,来自荷兰北布拉邦省博物馆的30余件文物展品,将带领南京市民走近这位享誉世界的后印象派大师。昨天下午,在布展刚刚结束的市博展厅内,记者近距...

    88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沈阳现山寨版自由女神像 高3米多[图文]
    沈阳现山寨版自由女神像 高3米多[图文]

    沈阳的富城国际花园小区有座3米多高的自由女神像。专家说,山寨雕塑易惹侵权官司,还会破坏自有的建筑风格。...

    1663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精雕玉琢 牛姿百态[图文]
    精雕玉琢 牛姿百态[图文]

    “牛”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牛”也是十二生肖动物中艺术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明清以来,它是玉雕广受青睐的艺术创作题材……每年岁末,举办生肖主题的文物展已经成为很多博物馆的惯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博物馆中那些古朴灵动的牛形玉佩。商 玉雕水牛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商睌期至西周早期 玉牛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商睌期至西周早期玉牛,玉质特别,一半为碧绿色,一半为浅赭色,绿色的部分,局部还附...

    942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老旧汽车新命运:艺术家巧手焊接废旧部件变雕塑[图文]
    老旧汽车新命运:艺术家巧手焊接废旧部件变雕塑[图文]

    老旧汽车新命运:艺术家巧手焊接废旧部件变雕塑据《每日邮报》报道,来自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53岁艺术家詹姆斯·科贝特,用他巧妙地构思,改变了那些被运往废料场的老旧汽车部件们的命运——将他们打造成令人惊叹的动物雕塑。科贝特将数百个从汽车上取下的部件焊接在一起,组成各式各样逼真的动物形象,比如兔子、狗、黄鼠狼、鹅、鸡、鬣蜥还有猎豹。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能做到物尽其用。每件雕塑的制作耗时,从研究构造到焊...

    871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故宫萌宠猫苏州卖萌[图文]
    故宫萌宠猫苏州卖萌[图文]

    故宫“萌宠猫”苏州“卖萌” 在故宫博物院文创作品展馆,记者看到,前一段时间非常风靡的故宫猫也来到了苏州。萌萌的,溜上了手机壳、书包等生活用品上,萌翻了大批参观者。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萌宠猫”系列的太尚皇手机壳,用流行艺术重新演绎皇家风尚,在传统和现代碰撞中,将宫廷文化融入大众生活,让皇爷、格格们走出宫墙。“售价在50元左右,一共带了200个,一个小时不到,就已经卖掉了50个。”来...

    577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王羲之为何偏爱鹅[图文]
    王羲之为何偏爱鹅[图文]

    王右军书罢笼鹅去原标题:王羲之书罢笼鹅去江苏南京胡剑明看,这块明代青花瓷片(见图)上的王羲之,他手捧一只鹅的欣喜神态,是不是非常可爱!书圣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晋书》上就有两个王羲之爱鹅的故事:第一个说,会稽这地方有个老太养了一只鹅,这鹅善于鸣叫。羲之曾去求她,要买下这只鹅,老太不知道王羲之是长官,不卖。后来,王羲之又携带亲友、随从,坐车前去观赏。老太听说是一位王大人要来,就把鹅杀了准备...

    385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苏格兰国家画廊群将其巨大的馆藏数码化[图文]
    苏格兰国家画廊群将其巨大的馆藏数码化[图文]

    苏格兰国家画廊群(NGS)包括了苏格兰国家画廊、苏格兰国家肖像画廊以及苏格兰国家现代艺术画廊,它们已经将9.5万件馆藏中的4万件进行了数码化。最早的一批图像可以在其官网上看到。NGS将在未来五年内将剩余的图像添加至线上。NGS网站上的作品可以通过艺术家、主题、物品类型、风格、国家、颜色、流派、艺术运动以及展厅进行检索。这个项目与苏格兰国家画廊的翻新工程同时进行,翻新后博物馆将会是原本的三倍大。...

    985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秦始皇苦寻不老之药 但最终竟竟是猕猴桃[图文]
    秦始皇苦寻不老之药 但最终竟竟是猕猴桃[图文]

    来源: 科技讯12月8日消息,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求可谓空前。在其晚年时期,更是带领大部队远渡重洋,寻求长生不老药。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据传最终下面的人为其找到的长生不老药,竟是今天我们常吃到的奇异果——猕猴桃。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

    69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福州关于郑和的两件国宝[图文]
    福州关于郑和的两件国宝[图文]

    《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福建宁化赖晨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创举,是中国人民对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对此,福建人民特别是福州闽江口劳动人民也出了大力。福州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与开洋起点,从郑和首次航海算起,距今已经有610年了。他在福建的遗物饱经沧桑,剩下的寥寥无几,如长乐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郑和铜钟”,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也是研究郑和下...

    74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莫文蔚是个艺术家”[图文]
    “莫文蔚是个艺术家”[图文]

    《催眠大师》火爆热映,主演徐峥接受记者采访,并对搭档给出高评:徐峥携手莫文蔚领衔出演的电影《催眠大师》正在热映,连日来,该片口碑与票房齐涨,在这个影片扎堆的“五一档”成为领衔之作。昨天,该片主演兼监制徐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分享自己曾亲眼见过催眠术的经历,并大赞莫文蔚:“她具有一种很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有个老演员,他真的会催眠术&...

    1985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从出土陶猪管窥猪在汉代先民心目中的位置[图文]
    从出土陶猪管窥猪在汉代先民心目中的位置[图文]

    图1-汉阳陵陶猪坑K13局部狗年将去,猪年即到,关于猪的话题又要走红网络了。包括贬义的“愚笨、懒惰、贪吃、好色、肮脏”,褒义的“厚道、忠诚、谨慎、诚实”等用词,几乎都和猪形影不离,甚至包括宗教信仰习俗上的扩展话题。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要关注的。我们只是想从考古与历史的角度上谈谈,猪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我国养猪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了。对猪的驯化和饲养,大概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早...

    1606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故宫为什么这么红?[图文]
    故宫为什么这么红?[图文]

    文物能动了、能拟人化就代表文物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吗?故宫这么红,就是皇帝老爷出来做个剪刀手玩自拍卖萌吗?答案并不是你想像得这么简单。11月28日至29日,2017年“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北京故宫举行。论坛邀请了全球文化官员、学者、博物馆专家和科技文化企业,畅谈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关系,探讨如何推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共同探索以技术力量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式。“600年历史的故宫,92...

    1981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老人半世纪收藏六万枚火花 含金陵十二钗等[图文]
    老人半世纪收藏六万枚火花 含金陵十二钗等[图文]

    他收藏的中国第一枚“火花”。他自制了本市最后的“火花”。不久前,嘉木美术馆结束了彩青岛系列美展第114场《花红胜火——张敏火花收藏展》,82岁的老“花友”张敏终于完成了他大半辈子的心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便开始火花收藏,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展出火花3000余枚仅为总收藏的1/20距嘉木美术馆上午十点开馆还有几分钟,从八大湖街道和四方专程赶来的两位市民已在门口等待了。他们是通过微信朋友...

    1970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安徽景点会峰阁为争名改称琅琊阁落款写苏轼[图文]
    安徽景点会峰阁为争名改称琅琊阁落款写苏轼[图文]

    滁州琅琊山“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图片来源: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港媒称,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不仅引起了观众对于剧中男演员颜值、服饰、剧情的热烈讨论,还引起了江苏、山东、安徽多地争抢“琅琊”之名。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11月11日,安徽滁州网消息称,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在网络上流传的“琅琊阁”换匾图片中,琅琊阁三个右起大字,落款竟还写了...

    1854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