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匡时2017春拍“澄道——庞氏家族藏古代书画夜场”,得其家族旧藏:如倪瓒《溪山亭子》上款人为南宋名臣虞允文后人虞堪,有元代张羽、妙应题跋;董其昌《仿倪瓒<溪山亭子>》所仿的原本正是倪瓒原作,为不可多得的作品;仇英《琵琶行诗意图》卷后有莫是龙行书《琵琶行》,为书画合璧;张宗苍《松阴清话图》为清宫旧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尤见珍贵。
庞氏家族先祖由吴江庞山分支大光乡,清初始居同里。在清代和民国期间,成为同里望族。在经营米业、电厂、轮船客运等领域创办实业,为吴江同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后代有从事教育者,如庞国钧、庞文模,有从事医学者,如庞京周、庞能一;有从事工商实业者,如庞元润、庞文彬、庞文熙等。
庞元润小象
庞元润(1867-1932),字二如,生于吴江同里镇。为庞庆钰之子,庞士达之孙,与虚斋庞元济为平辈。庞元润“初劬于学,继瘁于商,至晚岁则擘画地方财政乡党公益。”少从袁墨林、王啸桐、钱迪生诸先生诵习儒书,好数理。后从商,精于理财。
庞元润待人和善,时人评价很高,如存世《庞公二如遗像》上就有同乡杨天骥的题篆,以及于右任、叶楚伧二人作赞,于右任赞为:“货殖之才,平准之术。佐治乡邦,弦歌不辍。里乘书其贤,后来者以外式。”叶楚伧赞为:“货不藏于己,学必至于鹄。缅怀遗型清且穆。”
叶楚伧题《庞元润小像》
宗苍 松阴清话图
纸本镜心
93×46.5cm
在清代绘画史中,宫廷绘画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乾隆时期的如意馆,网罗了众多人才,创作了历史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其中张宗苍是很重要的一位。
此件《松阴清话图》用笔沉着,构图高远,近处为四颗茁壮的松树,左侧为一空亭,右侧绘二高士对坐高谈。中间云气氤氲,杂树以留白来表现,意境幽远,浅滩、杂石与山川融为一体,远处的山体特别坚实而挺拔,山石皆以披麻皴写就,山石多加积染,皴染结合,苔点亦恰到好处,层林尽染,点点斑斑,为四王正宗一脉,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具有苍劲秀雅的意境。
仇英 《琵琶行》诗意图
绢本手卷
本幅:28.5×185cm;题跋:28.5×106cm;33×70cm
仇英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他功力精湛,笔下形象精确、周密而入微,色彩鲜艳又含蓄蕴藉,画风工细雅秀并且融入文人画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此卷《琵琶行诗意图》远景青山如黛,有亭隐乎其间。寸人豆马,神情飞动,各尽其妙,乐天诗意,入目三分矣。其树石布景全法刘松年、李唏谷,敷色清雅,温润静穆。人物精妙,补景中密而外疏,似近草草,实使主题突出,其运笔布局均合法度,非徒以色泽艳丽、笔墨纤巧以取阅于人。
此卷《琵琶行诗意图》拖纸后有莫是龙楷书题《琵琶行》一首,莫是龙楷书一丝不苟,纯以笔胜,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可谓匠心独妙;与仇英《琵琶行诗意图》相映成辉,可谓是书画双绝,合于一卷。
莫是龙之后,为庞美南题跋,庞氏历数仇英传世作品少见,实属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庞氏还提到吴湖帆的曾经总结的仇英鉴定的诀窍,即仇英不擅书款,而多请人代笔,如果是隶书款便是文彭书,如是楷书款便是文嘉书;而且仇英字实父,“实”字中间毌字两侧不穿出,父字收笔一捺亦劲挺着力;以此观之,仇英《琵琶行诗意图》为真迹无疑。
董其昌 仿倪瓉《溪山亭子》
1615年作 绢本立轴
90.5×32cm
董其昌的绘画以山水见长,宗王维、董源、巨然、二米和元四家,以墨韵幽雅、意境深邃取胜,而不求形似。董其昌的特别,在于他善用遒劲的笔法,去描绘出多变的云烟雾雨,去捕捉大自然的宁静,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更为超然自得。
此幅《仿倪瓉溪山亭子》董其昌自署“乙卯冬仲写云林笔”,即是仿自本专场倪瓒《溪山亭子》,甚为难得。董其昌将一河两岸式的高远构图变通为平远之景,近景画松柏茅亭,远山隔水相望,意境空疏寂廖。画家以侧锋运笔,仿倪氏折带皴法。
倪瓒 溪山亭子
1342年作 纸本立轴
73×32cm
此幅《溪山亭子》构图取平远之景,枯木平远、竹石茅舍,以侧锋为主,多折带皴,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以淡泊取胜,天真幽淡。题诗为倪瓒较典型的书法,整体布局舒朗,错落有致,笔力精致,结字略扁,外舒内紧,质朴遒劲中略带隶书笔意,是倪瓒晚年时期的书写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