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官方美术学校叫“画学”,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才气无双+勤奋的王希孟,引起了宋徽宗注意,宋徽宗便亲自教授这位少年。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之前,18岁的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时间画完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宋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并赐给宰相蔡京,正因为蔡京的题跋,才让后人了解此画是王希孟所作。
“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王希孟20多岁去世,留世资料和作品很少,《千里江山图》便成为他唯一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所表现的内容已不像隋唐时期以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为主,而是着重表现江山的秀美壮丽景象。
910
全图章法缜密,以“高远”、“深远”、“平远”的多重视角,运用全景的方法表现江山的磅礴气象。主体峰峦山石以浓墨勾出,且多见侧峰,并加以皴法,后施以青绿重彩。远山则带有写意笔趣,让画面古厚而不失变化。山头提染复罩上石青、石绿。
近景的树,一遍双勾主干,注意树的枝干和结构变化。勾完主干后,加简单的皴法(如鱼鳞皴、画线皴)。山石的形质或方或圆,或坚硬或圆浑。画山石注意面的表现,要画出体积感。要注意近山头绿,远山头青。
以前看《千里江山图》,只觉得此图气势宏大,作者眼界高远,非常有自信。前两年故宫展出了此图,20米的长卷,我贴着玻璃展柜往里看,看傻了,金灿辉煌,美妙绝伦!天才少年王希孟在18岁绘制出此图,他好像为此画而生,画完此图不久就去世了,从此《千里江山图》独步画坛。
近看才知道原来山水中还藏着这么多细节,全卷岗峦起伏烟波浩渺,细致地描绘了数十处水村野市、山居瓦屋、水榭长桥,住宅形态极其丰富,可以归纳出不少北宋普通住宅的建造规律,是了解宋代山野乡居最重要的材料。不仅反映了徽宗时期画院的艺术造诣,且此图体现了徽宗及当时宫廷、京城汴梁流行的江南趣味,值得作深入考察。
除了在绘画史上的价值之外,从另一角度衡量,画中所表现的大量建筑物如住宅、园林、寺观、酒店、桥梁、水磨以及舟船等都描绘得非常细致,尤其是画中的住宅,数量多,类型丰富,对于了解宋代建筑,特别是建筑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二:3
图二:12
图一:18
图一:19
图一:21
九、室内家具
图中建筑物都很小,大部未表现室内布置,只有五六所住宅露出一点家具,也很模糊,最多的家具布置方式是在中堂屏前中央设一椅(图二:3、12),或在屏前相对设两个杬子或二人对坐的(图一:18、19、21),另一例是在窗前画一椅向外。总之,家具布置得很简单,这可能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主屋为曲尺形瓦屋,对侧两间茅屋,栅栏中开简单的衡门。
用竹篾笼实以卵石,做成桥墩,上架梁铺板做成桥面。
一座桥面隆起的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