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朱其与张羽:“东方主义”是中国艺术的死结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菲 点击 :

朱其和张羽,一个是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的批评家,一个是在当代水墨实践几十年的艺术家,他们对水墨有共同的认识,有思想的碰撞。通过本文,我们且听他们聊如何解开水墨在当代发展的死结。从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角度来看,朱其认为张羽走出了一条在日本绘画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之外的一条道路。

朱其(以下简称“朱”):我认为中国画的改造有四个阶段。一个是民国的阶段—中国画的西化。像徐悲鸿、林风眠把西方的写实绘画、表现绘画引进中国画。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文革”期间,像傅抱石等艺术家在中国画中画上公路、水库、电线网和拖拉机,把工业社会的一些物象放到山水画中,我们叫中国画的宣传画。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是周思聪、谷文达等的人物变形、抽象性开始的水墨画。第四个阶段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张羽为代表的新水墨。新水墨的样式比较全面,有抽象形态的、装置和行为的、观念水墨等等。从这四个阶段来看,我认为张羽的道路是非常特别的。

因为这三十年里好像其他大部分水墨几乎没有超出日本画的框架,也没有超出西方当代艺术的形态和观念。张羽的作品特征在日本画里面找不到,更不是西方的绘画模式,但他又不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法。我认为张羽做到了这一点,他找到了自己的图像差异。其他艺术家还是多多少少能找到日本或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当然,张羽的语言模式是他经历了对西方艺术语言和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研究过程之后,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吸收后,实现了他个人艺术语言的转换。我觉得这点是特别重要的,现在好多画家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风格和语言模式,并没有什么语言转换。

张羽(以下简称“张”):大家似乎很“关心”水墨,可是现在这么多的艺术家,与我们同辈、长辈或更年轻的今天在面对水墨时,还是模糊不清。作为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如果我们有热情和理想,希望我们能够在更大的层面上认真地面对水墨文化和水墨媒材的关系。怎样用我们的经验,阐释水墨探讨的可能性或者是方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朱:你可以把水墨的问题放到20世纪美术史中看。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民族解放史,比如宣传画;第二条叫学习西方史,是引进西方的艺术方法和语言模式;第三条叫本土的现代化史,是从中国正统的艺术脉络出发,推进它的现代化。我觉得中国一百年内所有的艺术都可以归到这三条现象之中。当然这三条线是各有利弊,你不能说哪一条线完全是对的,或者是完全不对的。

从中国水墨与西方绘画开始对话的那一刻起,中国文化并没有呈现出绝对被动或是全盘吸收的态度,而是积极地从传统文化的根源中汲取力量。林风眠是如此,宗白华是如此,张羽也是如此。

朱:民国的水墨已经开始跟西方的现代绘画对话了。一方面是色彩,中国人不主张用太浓烈的色彩,而民国时期受表现主义的影响,开始使用斑斓的现代色彩。但大家觉得不能直接使用西方的色彩,于是想到了敦煌。敦煌的色彩既浓烈又是本土的。这是颜色观念上跟西方现代绘画的对话。另一方面是形象的变形,是跟表现主义的对话。中国的画家也不能直接去画德国式的表现主义,就在中国的系统里找有没有中国表现主义的原形,也找到敦煌去了。敦煌的飞天是从吴道子的系统来的,它也是变形。后来林风眠又找到了一个源头—中国的民间绘画,很多民间绘画的形是不准的,这也类似现代表现主义的形象。由水墨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的对话发展出的主要是人物画的表现主义。民国期间水墨画与抽象基本上没有对话,这个对话到了谷文达的1985年和张羽的1991年才开始,延迟了三十年。

新日本画是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对中国有影响,包括日本的现代书法和现代水墨,对中国都有影响。从整个现代水墨的脉络来看,张羽从早年的抽象形态到指印,他是众多的中国现代水墨实验里面找到了自己图像语言的艺术家,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家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张:中国画的笔墨方法有一个惯性—一旦你在这个领域内掌握娴熟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在规范里拔不出来。我想走自己的路,很长时间内我在尝试用笔墨的方式去突围,但最终我意识到可能性不大,于是我放下毛笔做了行为的《指印》。《指印》在1991年根本不可能被人接受,大家普遍的经验直接用抽象的概念去判断你,根本不管你按上去的这个“指印”意味着什么,不管你是不是行为,所以我又放下了“指印”,开始《灵光系列》的探讨。

“灵光”是圆的?它是从指印的形态开始的—我把指印放大,从一个指印的痕迹中发现它的丰富关联及思辨的关系。当我把这个丰厚的内容展开,它依然与传统发生着诸多关系。这期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理论的视觉认识多来自西方,对视觉的冲击要比心灵的碰撞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做《灵光系列》的时候我特别强调图式的意义。强调图式结构,让视觉打动人。

朱:所以《灵光系列》是在寻求东方主义的图像差别。

张:还不能完全这么简单的理解。因为《灵光系列》的表达对于我主要是探讨中西文化间共性与差异的不同与关联,并通过强调图式而有意消解中西绘画性的图式呈现。客观地讲《灵光系列》是真正意义上探寻水墨现代性问题的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和一个善于理论的朋友聊天,当时我们俩有一个对话,我称之为“新东方主义”,这个“新东方主义”不是我们以前认识的那个狭义的“东方主义”,而是在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去认识的一些具有关联的思考的现代性,这种认识即是当时的前瞻性,更是那个时段上比较前卫的精神诉求。

“东方主义”是一个死结

朱:《灵光系列》体现了民国以来中国的一种东方主义的思维轨迹,作为对西方现代艺术进入中国的回应。我最近发现不仅是绘画实践,理论实践也是这样的。因为我最近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美学家,像朱光潜、宗白华等等,他们当时其实就是用西方的一些现代美学的视野重新看中国古代的画论,看中国古代的一些哲学中的论述或者是古代文学理论和绘画理论,从里边总结出一套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美学概念。比如说关于“六法”,包括中国人强调绘画的形体、线条,线条要有古法。整个思维方式要寻找中国艺术系统里面独有而西方没有的,这个其实算是一种“东方主义”,它先不管在中国是否有普遍性,先强调它的独有性。其实过度强调中国传统的独有性和曾经的历史高度,就会忽略了一种现代性和世界性的追求,这个思维一直延续到80年代,我觉得到现在好多人仍没有改变。

张:的确这个问题至今很多人还没有明白。但你说的这一点与《灵光系列》还是有距离和不同,“灵光”的表达其共性大于差异性,因“灵光”宇宙意识的共性,早在90年代的欧美展览中就受到普遍关注,并大多藏于西方。

朱:这是一个广义的文化民族主义,所有与现代的、世界性的东西都被西方人做过,我们只好强调使我们自豪的那部分东西。我觉得你当时能够放弃这种既有中国特质的又关联中西的图像,或者如你所说新东方主义的图像,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既然放弃了毛笔,为什么不放弃宣纸呢?

张:放下毛笔的原因是要放下笔墨已有的形式和规范,而直接进入表达的需要。弃笔不仅仅是一种对艺术史的认识,更是表达的必须。放弃笔的同时也是因为对宣纸有了新的认识,也因为指印表达与宣纸有着无法替代的关联,宣纸是指印表达的必须媒介,而不仅仅是文化上的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所思考的不仅仅是水墨的文化概念,现代性也好,当代艺术也罢,你要在视觉的前提下通过形式、通过媒介来呈现你的思想认识。

相关文章

  •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图文]

    大剧院里办画展,上演“紫禁城”与“名指挥”的艺术对话姜国芳:用画笔捕捉音符的人本报记者李红艳这些天,步入国家大剧院的观众也许会注意到,北水下廊道处正在举办着一个画展,题为“交响·融合”。展出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组以紫禁城为题材的画作,充满古典意境;另一组《世界十大指挥家油画肖像》,则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这一&...

    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探访辽砚艺术和辽砚人[图文]
    探访辽砚艺术和辽砚人[图文]

    辽砚大师曲广勋(右)旧照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石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好砚具有观赏、礼品、收藏价值。辽砚独产于辽宁本溪,但并不因为产于辽宁而名,而是因为兴于辽代,故名辽砚,距今有上千年历史,辽砚与端砚、徽砚并称为中国名砚。一方上乘的辽砚,若将砚盒盖紧,其墨汁可经久不干。当年张学良将军与其蒙师白永祯合赞辽砚的绝句为:“关东山里奇宝开,蓝天红霞凝石材。能工巧匠雕辽砚,珍...

    110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官员落马后墨宝去留引发尴尬[图文]
    官员落马后墨宝去留引发尴尬[图文]

    中国石油大学官员题字据新华社电“大老虎”现形,怎么处理他留下的“墨宝”似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就因此陷入舆论漩涡:先是刻意用火箭模型遮挡住了落马“著名校友”的题词署名,后又将学校新闻网上与其有关的报道悉数删除。近年来,因落马官员“墨宝”去留而引发的尴尬并不鲜见。正因为个别官员对题词...

    145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画家林墉:曾经的年轻艺术家偶像[图文]

    林墉画家林墉当年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的偶像,连他曾经写生的斗门渔村都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他画的女人特别妩媚多姿。我是在南方艺术家沙龙的活动中认识他的。1985年秋天,广州来了一位德国的女录像艺术家,她个子不高,瘦瘦的,灰白的头发,年约40岁,带她来的是香港摄影家宋汉光。据了解,她希望和广州的民间艺术家交流,只要有放录影的设备就可以。正好我家有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于是我们就把活动的地点定在我...

    134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扇面书法章法略谈[图文]
    扇面书法章法略谈[图文]

    行书扇面王铎书隶书扇面邓凌鹰书2.写少字数,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以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也可“三二”或“四一”的跳跃式布局,使扇面灵动。落款要...

    4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诗人,用深邃的灰色眼睛说话[图文]

    ■在“莫言周”专访2011年诺奖得主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托马斯生于1931年,是当今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十余卷,并曾被翻译成三十多国文字。他于1954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在瑞典诗坛引起轰动。2011年,托马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

    160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文人画与画家画[图文]
    文人画与画家画[图文]

    朱耷荷花水鸟图165.8×47.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编者按:关于中国画创作方式的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画在近当代前进的步伐。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方式,中国画在发展演变中,被赋予了沉重的精神寄托,甚至于有些时候,其自身技与艺的要求,被大而空的精神指向所替代,而中国画之“真”却少有人肯于直面正视。艺术是多元的,更是经得起争鸣的。困扰一定意义上也是前进的萌...

    148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用五行品鉴书画作品[图文]
    用五行品鉴书画作品[图文]

    虚谷《枇杷图》是木火相生的作品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五行,书画作品也不例外。因此,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挂书画作品,除了要考虑艺术品的水平外,还要注意书画作品的阴阳五行之气对人的影响。什么是阴阳五行?古人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这“混沌”中的轻清之气即“阳气”首先上升而成为“天&rdq...

    34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村上为什么没获诺奖[图文]

    无论谁怎么看,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跟诺贝尔文学奖沾边,跟和平奖沾边倒有可能——敝人最爱和平,讨厌无事生非,但不无“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是,好几年来总是被诺奖闹得不得安宁。原因并不复杂,我是村上春树作品的中文版主打译者和“半拉子”研究者。不过今年有些复杂了:“村上PK莫言或莫言PK村上”。因此早早就有中日媒...

    136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体味精髓——品读张兆羽古典人物画[图文]

    我一直在观察兆羽先生的笔墨走向,感觉他那行于笔下的线条,似乎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内敛,或者说,一种心灵的自制。兆羽先生的大写意,有自己的主观倾向,尤其是他的那一幅幅古典人物画,如果我们不细加审视,也许你会忽视其蕴涵在笔墨中的精彩。兆羽先生的古典人物,不是外形的舞蹈、躯壳的表现,透过墨色的浓淡,你会在近乎狂放的线条中,捕捉到一种精神的张力,一种影影绰绰的苍劲之美……兆羽和我...

    18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恩存:读范建宇的写意花鸟画[图文]
    徐恩存:读范建宇的写意花鸟画[图文]

    画家范建宇百年来的新中国画运动,在客观上正改变着以传统中庸平和审美意识为心理基础的中国画,这一切预示和说明着中国画以感性为特征,向艺术自觉的复归,因此,当代中国画创作日益体现为更为舒展的审美形态。我们正是从这一背景和角度,去审视并读解范建宇的花鸟画作品的。范建宇作品在传统与创新互动,交织并行的时代,范建宇的创作显然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回感性生动的审美意向和形式的,在一丝怀旧的情绪中,可以看到画家...

    19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美女人体画混搭宋徽宗名画被指低俗[图文]
    美女人体画混搭宋徽宗名画被指低俗[图文]

    .weiboListBox{padding:010px015px;border:1pxsolid#ccc;margin-top:10px;background-color:#fff;}.weiboListBoxp{font-size:12px;line-height:20px;}.weiboListBoxlabel{width:auto;height:auto;margin...

    8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花鸟画的古今参照[图文]
    花鸟画的古今参照[图文]

    蒋采苹盛开的百合花中国画被划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或称之为三大类,至今已成共识。三大科中,花鸟画独自成科最晚。花鸟画在魏晋南北朝初露端倪,到南唐时有了自己独有的身份,而真正的繁荣,从现有流传下来的作品看,当属宋代。1000多年来,虽然战乱频起,自然灾害无数,不知有多少花鸟画的精品力作灰飞烟灭,但祖辈们仍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花鸟画传统佳作。花鸟画的题材花鸟画的题材并非仅有百花和各种鸟...

    22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奢侈品走上艺术之路[图文]
    当奢侈品走上艺术之路[图文]

    香奈儿是成功走上艺术道路的奢侈品品牌之一导语:据报道,艺术是马爹利(MARTELL)的DNA,马爹利的名字中就有艺术。”今年6月,这个法国著名的干邑品牌已携“非凡艺术人物奖”迈过第十个年头。张晓刚、周春芽等国内艺术界的领军人物都曾走上这条艺术“红地毯”。同月,HUGOBOSS集团宣布与上海外滩美术馆“牵手“成...

    8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图文]

    阿瑟·丹托:艺术是什么不要将阿瑟·丹托(ArthurC.Danto)称为美学家,即使该词前会限定为“美国最重要的”。就像丹托在他的最新著作《WhatArtIs(艺术是什么)》(耶鲁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版)中解释的那样,他的探索最好不要被分类为美学,而是艺术哲学。虽然许多人将美学(aesthetics)和艺术哲学(philosophyo...

    6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