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美术馆不能向“钱”看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李子 点击 :

美术馆作为展示研究的基础平台,到底是做“思维的平台”还是“技术的平台”?地域性的美术馆应发展成怎样的平台?我认为,当前的美术馆人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维梳理和方向选择。

在此之前,我们应对国内美术馆的现状有所分析和认识:一方面,各地美术馆的场馆等硬件随着国家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而不断新建、扩建,展览项目频繁,作品收藏逐步积累,接待观众数量日渐增长;但另一方面,很多美术馆的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人员编制较少、资金不足、局部工作归口模糊。从理论上来说,美术馆存在的这些基础性硬伤,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运转问题和危机,但这样的情况没有发生和扩大,其原因与各馆工作人员的敬业、尽职不无关系,人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难以看到大多数美术馆清晰的学术立场与面貌。

在这里,要特别警惕资金问题的扩大化倾向和“伪”决定性作用,即资金问题不能成为美术馆面对所有问题的借口与托辞。资金不足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与分配发挥其最大作用,追求经济利益永远不是美术馆的目标。美术馆现在的基础问题是,现有人员结构与美术馆复杂性、专业性工作存在巨大落差——每个部门、每个人必须进行超负荷的劳动才能完成主体工作,很多问题是依靠个人的热情去化解,而不是依靠有效的机制去衔接,这其中隐藏着很多危险问题。所以,建立稳定合理的人员结构是美术馆不容忽视的工作。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美术馆是怎样的一个平台?并准备发展成怎样的平台?是专业化,还是社会化?是研究性,还是大而全?是创意性,还是附庸性?从功能分工来说,美术馆不应该取代群众艺术馆、会展中心的功能定位,而应该以学术研究体系通过展示推广成为专业与公众的桥梁和纽带,以自身的观点与见解向公众介绍传统艺术再发现和当今艺术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果美术馆缺乏研究实力和经费,依靠借(巡回)展确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资源毕竟有限;而如果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办展,则数量多、周期短,加上自身评判标准薄弱,可能会丧失行业自律。长此以往,不但消耗大量精力与判断,疲于奔命,还会使学术氛围逐渐消失,以一时的人气喧哗代替专业建树。所以,美术馆必须建立完善的策展制度,发挥专业策展人的能力,充分完善学术研究,建立自身的品牌项目和地域美术研究,完善公共教育和公众服务。

由于目前行业惯例与现状的模糊复杂,导致很多地方政府甚至美术馆人、观众都认为美术馆是赚钱的机构,应该想办法盈利,这是一个巨大的认识误区。美术馆要想使人改变这种误区,首先要加强对“非盈利公共事业单位”的认识、了解和宣传;其次,美术馆要承担起提升政府文化形象、梳理城市历史、管理美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如此才能有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吸引政府投入更多资金。还有人认为公立美术馆应该参与文化产业活动,应该举办美术品交易和拍卖。“产业”本身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业,在美术生态链中,已有专门的画廊、拍卖行从事相关的美术品经营活动,美术馆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应该是学术引领,以学术建设推动这些画廊、拍卖行的健康发展。所以,美术馆的展览要有学术性、指向性、连贯性,办展的数量可以少一点、精一点,单项展览周期可以长一点,相关公共教育交流项目可以多一点、深入一点,从而积累多维度的研究与教育成果。

(作者系湖北美术馆策划推广部主任)

相关文章

  •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世界范围的艺术惯性巨人症[图文]

    曼哈顿闹市区的全新惠特尼美术馆。在所有的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周乃至全球性的大型群展中,创立于1955年、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卡塞尔文献展被认为是一场最严谨的、声明式的展会。当然它也能被看作是其它某种东西。从其策展人的勃勃雄心,到数量众多的大型室内外艺术项目,再到它占据的许多场馆,每一件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这令即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成为了宣告艺术界中一种令人困扰的...

    3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前提却是文化遗产能够活态传承保护,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保护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来说,传承人充...

    1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设计与伦理:对话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图:左为策展人、艺术史学者彭贵军,右为高兴博士众所周知,在“国际”和“民族”共同营造出中国设计所处的重要场域的当代,中国当代设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化”“本土化”“世界性”“地域性”等概念既宣示着现实设计所处环...

    69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张德林近影张君德林,皖之来安县人也,来安者,滁州之重镇,文化积淀深厚,为风光秀美、人才辈出之地。德林早年于金陵师事书学名家黄惇先生,慧根早具,壮岁北上京华,广求名师。先入张荣庆先生门下,后又从沈鹏老及予学书,不数年,书艺大进,入选各类重要展览,并留任吾个人书法工作室之助教。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黄山谷之纵肆,参汉隶碑版之厚重宽博。其学习之脉络,不求一点一划...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广东人引领近现代雕塑风气之先[图文]

    年轻时代的李金发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20世纪上半叶,西风东渐,西方雕塑体系传入中国,中国现代雕塑得以兴起,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变革最早也最剧烈的地区,广东在许多领域都开风气之先。在今天回望百年美术史,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雕塑家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在近现代雕塑实践与教育方面,广东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李金发作品“黄少...

    187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踮脚张望》(封面)当前,动漫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有人说,它只是一种迎合当下社会文化需要的工业性产品。不过在2014年,已经第二次作为独立画种进入全国美展的评选与展览,象征着美术殿堂对这一新鲜事物中所包含的纯艺术属性的关注与包容,但中国动漫是否真的已经拥有了美术史意义上的高度?相比于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动漫作品首次被专列为一种美术门类进行评奖与展示,五年后参选的这...

    30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陈文增:品种单一阻碍定瓷发展[图文]
    陈文增:品种单一阻碍定瓷发展[图文]

    “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刻花效果。定窑梅花口刻花瓶(陈文增)。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称扩大生产规模迫在眉睫“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作为生于唐、盛于宋,且与汝、钧、官、哥并称为传统“五大名窑”的定窑,其烟火一经从河北曲阳烧起,就曾令南北瓷窑争相仿效,形成了以“白花美”风格行世的定瓷窑系。然而,定...

    3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厅精英性与公共性这对长期存在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讨论中的矛盾体,在大学博物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抛开资金困境,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仍然是英国大学博物馆策划展览和活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展览——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大学博物馆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首先体现在展览的选材、设计和诠释之上。为了在两者间取得相对平衡,满足不同观众群的需要,大学博物馆各出...

    172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不受待见[图文]

    德国艺术家西格玛尔·波尔克的绘画《抄写者》。作品创作于1982年,在画布上使用清漆呈现出分光效果。本报记者范昕中国当代艺术甚至是全球的当代艺术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名声并不怎么好。一提当代艺术,直言“看不懂”的人算是客气的,更有人认为它们“乱来”得“招人厌”。这年头,当代艺术简直泛滥成灾,确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

    88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美国博物馆藏中国古画概述[图文]

    宋佚名仿周文矩宫中图卷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图片资料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丰富的地方。但这些收藏在美国的分布并不平衡,除了林林总总的个人收藏,更有依托于一项或多项捐赠基金、逐渐积累藏品的数家博物馆。参加本次大展的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皆属此类。美国是中国本土(大陆、台湾、香港)和日本以外收藏中国书画最为...

    12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别开生面曲高和众——王镛先生访谈[图文]

    王镛,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一九八一年毕业展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

    192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图文]

    陈丹青:如何读懂毕加索如果真的要懂毕加索,我相信你大约要看一下非洲艺术,看一下塞尚的艺术,看一下新古典主义也就是安格尔的艺术,当然还要看一下希腊的艺术。当你了解这些艺术以后再来看毕加索可能情况会不太一样。毕加索大展的主办方告诉我,大家看了毕加索的作品后还是不太懂。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准备,一个眼界。知识准备对于绘画来说跟文本不太一样,我读不懂法文,也差不多不能直接读英文书籍,但...

    17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专家:美术馆可能成为艺术品的坟墓[图文]
    专家:美术馆可能成为艺术品的坟墓[图文]

    文、图:记者林琳本期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美术馆里所崇尚的只是精英化的艺术,它还不是真正的公共领域,不是鼓励真正辩论的地方,也不是活的艺术正在发生的地方。前不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史》,作者大卫·卡里尔是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在大卫·卡里尔看来,美术馆里所崇尚的只是精英化的...

    127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杨小彦:要从历史的眼神里辨别真相[图文]

    1955年3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日前,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在中山大学“政务论坛”进行题为“革命:从现实到想象———20世纪下半叶中国革命的视觉记忆及其变异”的讲座。杨小彦用多年来收集的历史照片,从视觉记忆的角度讲述了“革命”概念的历史变化,陈述了图片的历史价值。杨小彦首先厘...

    12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